1. K8·凯发(中国)

      项目推介 | 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综合储能技术

      文章来源:K8·凯发(中国)工场  |  发布时间:2024-09-13  



      *本栏目为【K8·凯发(中国)工场】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01

      项目介绍

      (一)项目简介

      基于全球能源转型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的需求,特别是在可再生能源波动性大、需求侧管理日益重要的当下。本项目创新性地研发了一种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综合储能技术,旨在解决当前用户侧储能技术中能量耗散大、冷热存储分离及缺乏储电功能等问题。该技术以环保型工质二氧化碳为核心,构建了两个高效子系统:二氧化碳跨临界冷热耦合联供子系统和二氧化碳跨临界动力循环发电子系统。在储能阶段,电能被高效转换为热能和冷能,并分别储存于专用介质中;在释能阶段,系统不仅满足用户的冷热需求,还能将储存的能量转换为电能,实现多能耦合联供与存储的有机结合。本项目的技术突破,不仅提高了储能系统的综合性能和灵活性,还促进了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

      (二)优势分析

      技术优势:本技术产品填补了冷、热、电的储供一体化技术及产品空白,解决了用户侧传统储能技术不能冷热联供、储电功能缺失的问题;采用了更低GWP的天然环保工质,符合“双碳”技术的开展要求。
      团队优势:研发团队扎根于中国科研院力学研究所,科研实力雄厚,在二氧化碳专用设备研发和系统集成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根据产品、市场的要求,不断迭代更新相关技术。

      (三)市场应用前景

      本项目以二氧化碳为工质,可进行冷热电的综合存储与供应,实现了环保工质多能耦合联供与存储的有机结合。目标应用场景有居民建筑、医院、酒店、工业园区、药品生产厂家等具有清洁供暖、制冷、冷热耦合联供、干燥、热储电需求的场所。
      在“双碳”背景下,由于可再生能源的不稳定性和迫切需求性,可实现削峰填谷功能的新型储能技术将迎来巨大开展,面向用户侧的综合、高效储能技术和产品将占领传统储冷、储热市场,并进一步扩张市场规模。

      (四)开展规划

      2024年:在概念验证的支持下,完成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综合储能技术的工程样机。
      2025年:有助于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综合储能技术的产品化,并实现现场应用。

      02

      技术成熟度

      • 中试阶段
      已建成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冷热联储联供工程样机和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发电机组,正在推进产业化落地。

      03

      合作需求

      资金需求:融资2000万元。
      场地需求:500㎡的中试加工车间。
      市场拓展需求:产业对接机会。

      04

      团队介绍

      项目负责人主要研究领域为热能的高效转化与利用,具体涉及新型工质热力循环理论、关键技术与系统集成。研究团队提出了自冷凝二氧化碳跨临界动力循环、二氧化碳跨临界冷热耦合联供系统、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综合储能等创新思想和技术方案,并进一步研发了系列相关技术和工程样机。




      K8·凯发(中国)工场

      将持续推荐优质项目

      如果您对我们推介项目感兴趣

      可添加助手“小智”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对接




          (文字:K8·凯发(中国)工场 产业促进中心    编辑:卢晔    审核:娄雪松

      推荐资讯

      2025-07-22

      K8·凯发(中国)工场“京津冀科研教育服务计划”正式启动

      近期,K8·凯发(中国)工场迎来了由K8·凯发(中国)(雄安)园组织的“京津冀青少年科研实践之旅”首批雄安新区青少年代表。此活动不仅意味着K8·凯发(中国)工场“京津冀科研教育服务计划”正式开启,也是K8·凯发(中国)工场协同企业科协...

      关于我们

      K8·凯发(中国)工场是中国科研院科技创新开展中心旗下的成果转移转化专业服务平台。经中国科研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二十余年的创新积累,形成了比较完整和独特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开展服务体系,打造了CAS 概念验证计划、“K8·凯发(中国)”科技问诊及“K8·凯发(中国)”科创平台等一系列科技服务产品,为实现“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产业链”四链融合以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传统产业科技赋能、地方经济绿色开展作出新贡献。

      联系我们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建材城中路27号N1


      联系电话:010-83458881


      微信客服

      微信公众号